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英文名称:Guangzhou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and Pollution Control
1.实验室人员配置
重点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总数3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13名,讲师6名,实验员2名。包括国家杰青、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等3位国家级人才,二级教授4位、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5名,35人具有博士学位。超过80%研究人员具有独立承担研究科研项目的经历,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学术骨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发展势头的学术梯队。另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流动科研人员(含博士后和研究生)200人以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如下:
实验室主任:安太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层次特聘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研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新兴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健康、环境化学过程机制、光化学转化与光催化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PNAS、JACS、 Environ. Sci. Technol.、Appl. Catal. B: Environ.、Water Res.和Environ. Sci: Nano等)接受和发表SCI收录论文360余篇,SCI被引10000余次。申请各类专利100余件,其中授权63件,专利科技成果转让企业生产实施7件,技术转移转化金额1290余万元。目前为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亚太区主席及其中爱联盟中方主席、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会全球化学品咨询组专家成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并被国际SCI 收录期刊《Appl. Catal. B: Environ.》、《Crit. Rev. Environ. Sci. Tec.》聘为副主编。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812万元)、国家基金重点项目(323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59万元)、广东省本土创新科研团队(1000万元)和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800万元)等。曾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万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污染特征及风险识别、环境行为及控制机制、环境催化杀菌材料及技术开发等研究,在SCI一区Top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他引3000余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现任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建设分会医院水专委会委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会员等;担任Chinese Chem. Lett.、《环境科学》等期刊青年编委; Int. J. Photoenergy首席客座编辑和30余个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曾获”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与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等课题组建立合作研究。
实验室副主任:汤兵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研究领域为水污染控制中的传递现象及废水高效净化技术研究等。在此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及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立项支持。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20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件,为Environ. Sci. Technol.,Bioresource Technol.,J. Hazard. Mater.,Chem. Eng. J.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第二届南粤科技创新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励。
实验室副主任:王万军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建设分会医院水专委会委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会员。长期专注于环境催化在污染修复及消毒杀菌领域的应用和机理研究,在微生物及藻类灭活机理、环境友好催化材料研发、环境光催化杀菌机理及其应用装备等方面有丰富研究经验。研究成果在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等环境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5篇ESI高被引论文和1篇热点论文,文章SCI他引2300余次,H因子25,参编英文专著4部。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担任Chinese Chem. Lett.青年编委,Int. J. Photoenergy首席客座编辑,J. Nanotechnol. 客座编辑。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向学术带头人:宁寻安教授,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及其固体废物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工程学报”特邀学术编辑,环境卫生工程编委。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第一批本土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环境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广东省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省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1991-1995在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工作,参与中国第一座地浸法采铀矿山的试生产。1998年4月至今在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广东省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项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专项、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重大)、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等10多项纵向项目。主持完成阳江市有源工业固废中心可研及设计等污染治理项目30多项,阳江市、阳东县等环境规划项目30多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0多项。2014-2015连续2年评为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6年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2004-2019连续16年评为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先进工作者;2017年获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R1)、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R4)。以通讯作者在J. Clean. Prod., J. Hazard. Mater.,Chem. Eng. J., Environ. Pollut.,Waste Manage,Environ. Res.,环境科学学报等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6篇(2区以上32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转让2项。指导研究生获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广东省优秀研究生1人,国家奖学金6人。指导本科生获毕业论文创新奖6篇。
水污染控制方向学术带头人:刘国光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化学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出版《环境化学》著作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有6项科研成果通过成果鉴定,获得了7项科技成果奖励。曾获得过中国化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化学奖,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政府津贴。
实验室学术秘书:赵伟娜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压电/光电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反应机理,以及环境杀菌消毒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4篇,且研究成果被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和Angewandte chemie等国际知名期刊引用。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工业大学人才引进启动项目共4项。
2.实验室建设内容
以先进环境催化技术为手段,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的,针对污染物在液相、气相和固相环境介质中的排放与分布特征、催化转化机理与过程控制、环境归趋与风险消减及控制工程应用展开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污染物源排放特征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研究;
2)环境催化与水体污染控制研究;
3)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研究;
4)环境催化与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研究;
5)污染物排放源控制中试工程与产业化应用示范研究。
3.实验室组织结构和运作管理机制
(1)组织结构
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大决策。重点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和人事权。管理模式: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学术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四级管理模式。
按主要研究方向,下设4个研究室:(1)环境催化与水体污染控制研究室;(2)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室;(3)环境催化与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研究室;(4)环境催化界面理论研究室。
(2)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工作体制主要有如下几点:
(1)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并报省有关部门批准。分管校长领导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托实验室主任进行日常管理。
(2)实验室提供研究平台,实验室人员由各研究方向主要骨干和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形成的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
(3)重点实验室将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管理,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具体责任和年度工作目标,完善任期考核制度。
(4)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实验室经费单列,独立管理。
在运行方面,重点实验室将向全校开放。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广东工业大学很多学院如轻工化工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等,均有从事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相关的研究工作。对这些相关学院的相关研究人员力量的融合,实验室将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凝炼科学问题、联合申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把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品牌做大做强。
4.实验室场地与设备
本重点实验室将设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工学三号馆内5-6楼(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约4000m2可作为实验室的实验场地与科研基地。按照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本场地相对集中,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水电、设备使用安全措施健全,采用统一的排污排水系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目前已有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达2478.7万元(其中科研仪器设备装备总值1956.95万元)。拥有GC-MS、HPLC、GC、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荧光定量PCR系统等先进污染物分析测试设备。另外实验室正在购置预浓缩-GC-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多功能酶标仪、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闪光光解仪、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电化学工作站、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价值23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预计2016年年底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届时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环境。